close
中華文化在臺灣  臺灣文化在大陸    /唐南集                 
         2012年10月,民進黨元老,台灣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謝長廷夫婦首次返回祖籍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銅缽村,謝長廷說,看到這麼多鄉親圍繞身旁,有一種奇妙的感覺,因而幾度拭淚。他也在謝氏宗祠上題字「追遠厚德」,所謂「飲水思源,慎終追遠」的意義,就是暫且拋開政治立場上的差異,在兩岸共同認可的中華文化這一框架下,彼此取得理解。他說:「雖然晚了12年到廈門,但做對的事情,永遠不會太遲。」的確,人性超越政治,不能因政治否認自己的根源,祖先血脈的根基是實實在在的,這就是明朝嘉慶年間史學家張澍所說:「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參天之木,必有其根;人之有祖,亦猶是焉。」(出自《姓氏尋源》)

     尋祖追宗,尋根問祖,其實都是我們⋯⋯在四五百年前隨著大陸祖先們移居台灣寶島的中華文化一脈傳承,也隨著我們子孫們完整的保存發揚,加入了臺灣在地的海島人文文化,以及外來個民族文化以後,融合而成的臺灣多元文化。這個新文化裡,保存了原有中華文化的精髓,但也淘汰了不合時宜八股教條文化,加上臺灣多元人文進步思維的新時代文化觀,而形成一個真正的中華文化內涵,或是一個多元的中華文化。讓謝長廷幾度拭淚的那一種「其妙的感覺」,就是對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以及對滋生萬姓的炎黃祖先,以及謝氏宗親的感恩環念之情。

    1978年的大陸改革開放,以及臺灣的開放探親,讓兩岸的對立關係,逐漸演化為交流關係;2008年的馬英九總統得當選,以及擴大了岸經貿面及社會面的交流,讓兩岸不同發展孕育的的中華文化,能再真正的隨著交流而快速的溶入海峽兩岸人民的文化命脈裡。隨著一年近三百萬大陸民眾,來臺灣從事專業或觀光的交流活動,他們帶來的是厚厚的人民幣及對中華文化在臺灣保存完整的好奇心;十天後,他們帶回大陸去的卻是鳳梨酥、阿里山茶業,以及對台灣孕育的多元中華文化的讚嘆及滿足感。相信隨著他們的好奇心及滿足感的傳播,兩岸中華文化以及臺灣文化的整合融會,將會更加快速完成。兩岸文化融合了,其他還會遠嗎?

     大陸人口眾多,地大物博,估不論馬列恩毛的意識形態制度的管理及適應,即以中國歷朝歷代的四、五百個皇帝的統治,也仍需要靠中華文化不斷的凝聚團結向心力,以免得中國分崩割據;即或滅亡異族之手,也能俟機驅逐異類、推翻外來政權而復興中華。

    兩岸早期的文化交流,臺灣去大陸的文化之旅,以風景名勝如萬里長城、黃山泰山、北京故宮、九寨溝等等為主;大陸來臺灣壁龕阿里山、日月潭、故宮博物院及中正紀念堂等。可是2012年以後,赴大陸參觀的是各地的節慶、城市旅遊以及體驗之旅;來台灣參觀的是華山藝文特區、各地夜市等等深度文化之旅。這種由淺而深、由外而內的旅遊文化,就是兩岸文化逐步融合開始。

     其他兩岸流行或經典的出版、電視、電影等文化象徵的產品,更是如同人類日常飲食一般,隨手可得。康熙、雍正、乾隆電視劇絕對比韓劇、日劇吸引臺灣人民,人在囧途、非誠勿擾、山楂樹之戀,也讓台灣觀眾笑倒及感傷流淚。臺灣的影視歌星,在2000年以降,陸續赴大陸發展,幾乎絕跡臺灣,他們在大陸個個有絕佳本事發揮,在各省電視台及影壇表現非凡,連帶的也賺到不少文化資財。出版方面,繁簡體字的書籍似乎不是問題,只要看的懂,絕對買的到。網路的發展及行動載具的發展更是兩岸人民傳播溝通管道,入口網站搜尋引擎早就備好繁簡檢索,任何關鍵字不成問題。看來,兩岸社會交流、文化整和根本已經不用政府推動,或是簽訂框架協議,就已經進行無礙,遠遠超過經濟或政治之前。

     的確,文化總是要超越人性,要超越政治。一個不好的文化,如同一個不好的政治制度,遲早會被人們改革改變的。日據時代的日本文化,雖然仍有一些融入在臺灣多元文化中,但是日據時代的中華文化,也是源遠流長的保存至今。

2013年3月30日/中華民國一百貳年三月三十日 (本文作者為資深媒體工作者)
arrow
arrow

    中華多元文化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