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代化服務業與民主化之關聯(二)    /趙友綺 

(註:本文節錄自:中華多元文化復興協會副秘書長 趙友綺論著:《臺灣地區總統直選與中共民主化1996-2012》,第四章,第五節,2013年)

(續前)

台灣服務業影響中國大陸服務理念

     1990年以後,因兩岸的開始交流,也逐步引進了台商及台資企業,雖然初期仍以製造業為主,但是台商在台灣多年來對台灣服務業的品牌挑選及服務素質要求,也逐步催化了大陸服務業內容發展。1996年臺灣開始了總統直選制度,2000年以後兩岸民間交流熱絡,台商及外商投入大陸各地區,中國大陸經濟也大幅成長,民間財力累積及大型企業集團成立,民眾普遍要求享有服務業建立品牌及人員服務素質的提高,使得台商也開始願意投入服務業的經營及連鎖品牌移入,更是帶動中國大陸服務業品質提升及從業人員的服務至上理念。

   中國大陸服務業的成長,不僅僅是針對傳統的餐飲、旅遊、貿易、金融、證券、媒體等,還有更現代及跨國性的如資訊、物流、環保、醫衛等,都必須仰賴外資及外來專家人才。而各項國際知名跨國品牌企業,也必須仰賴大陸幹部及職員員工,因此兩者的經營理念、管理模式及人性磨合,正是東西方文明衝突的另一個戰場。當然以經濟為主,一切向錢看時,任何衝突已不重要,只要提供最好的服務,滿足個客的需求,當利潤入袋時,中國大陸的政治改革也已經啟動了。

   服務業種類廣泛,更為有趣的還有隨著經濟成長的證券市場,是一種金融服務業,也會成為一種評估民主化的表徵。香港的時事周刊《亞洲周刊》分析說:「隨著股民在股市逐漸體會到一人一票、法制主義、自由的尊嚴等民主主義原則,股市狂風成為了中國政治改革的動力。」對於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人來說,他們的發言自由常常習慣會受到限制。但是,最近中國股民卻不一樣了。參加「上海新黃浦」公司股東大會的八千多名散戶為奪取麥克風展開了激烈爭鬥,並最終否決了大股東的提案。因為在股東大會上,只要持有一股股票,無論是總經理還是勞動者,都有權投一票(註:《中國股民突破1億會促進中國民主化?》李明振朝鮮日報中文版2007.06.07),讓股民真正感受到一人一票的直接選舉的快感和價值。

   除了外資的湧入大陸,台灣各項自傲的服務業以及大型連鎖企業,也已經挾著台商投資優惠條例,更是大量跟進中國大陸各角落。而臺灣的民主模式以及人性訓練,也慢慢的在與顧客民眾服務,以及商務接觸黨政幹部的交流中,將台灣民主化精神韻味主動的傳播出去;而中國大陸的各型服務企業,也以被動接受,主動運用模式成現出來,即使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的大陸民眾,也是期望要享受民主化的服務業,不太願意只享受共產主義式的服務業,或是中國特色的服務業,而同文同種的臺灣服務業,正是在大陸服務業領域中,激化中共民主化轉型變化的另一戰場。

    服務業成長比例與民主化成熟比例關連性

     在中共建政前後,正是一黨獨大局面,也是一個標榜「全能大政府」時代,政府包攬了從經濟到政治一切事務的決策權。(註:《建設一個公開、透明和可問責的服務型政府》,吳敬璉,北京《財經》第12期,2003)  

   在「以人民為主,為人民服務」口號滿天飛情形下,服務是共產主義及共產黨天經地義的使命,可是那種服務的內涵,其實就是管理。當然以管理替代服務,以法律取代信用,以幹部取代員工,以黨員取代股東等等的變化,大陸人民習以為常的時代,對經濟生活的基本價值-提供服務,賺取利潤,是模糊的,也是不敢想像的。

   反觀西方民主化國家,服務業在國家整體產業結構中比例,被當作經濟發展是否屬於先進國家的參考依據。因此服務業所占比例越高,其經濟指標,也是越高。但是如果能將服務業的高低,以及民主化程度,也會有一定程度上的參考依據,就是以服務業的發達程度來作比較,也可以顯示出民主化的成續。

   以臺灣為例,臺灣在1950年代以農業為主要的就業形態時期,服務業產值已占國民生產毛額(GDP 47%,實質上,臺灣早年的這個數據,還可能超過中共在目前的比重值44.6% (註:《關於中國經濟的最大不實之言》,章家敦 2013-03-07),甚至也與中共預期中國在2015年的國家發展計畫的服務產業期望值相當,這種數據現象都值得專家學者重視及研究。

   臺灣從1980年此後服務業產值比例就開始大幅發展到65%2000年約占國民生產毛額66.47%左右,2007年為71.06%2010年佔73.5%。因此已經算是邁入服務業大國。(數據統計或有不同,但在60-70%之間是一定的)

   台灣地區服務業吸納就業人口來看,2000年約524.5萬人,2010年約617.4萬人。而台灣地區服務業之就業人數比重,在1970 年代初期由37%,穩定成長增加為2005 年的56.7%,到2010年的59%。而且臺灣也早在1987~1988 年之後,服務業就業比重開始超越工業,成為台灣主要就業市場。

   至於中國大陸在1952年的服務業佔GDP 的比重為29.8%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的服務業比重為28.2%2003年為40%2005年為40%2011年為43.1%2012年為44.6%。而依照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大陸服務業佔GDP的比重達到44.6%,與製造業45.3%相差無幾,顯示服務業的增長速度快速。因此到2013年或是2014年,中國大陸服務業所占比重應該要超過製造業,可是離服務業發達國家的最低比例為60%相較,還是不能算是正式邁入服務業大國,但是以人口比例最大國家,中國大陸的服務業能達到50%,其產值已是相當驚人。

   而服務業大國如歐美國家等都已經達到70%以上,美國、法國、荷蘭、加拿大等國家等甚至到達75%以上:而亞洲開發中國家的服務業平均值,從1990年的45.2%,緩慢升至2010年的48.5%,這種慢慢成長過程,當然跟逐步成熟的民主化有關係。因此服務業高的國家的民主化相對是成熟完整的,而服務業低的國家的民主化仍有待發展普及。相較兩岸對比,臺灣的服務業產值佔73%(註:2011年主計處國民所得統計年報,臺灣服務業佔GDP比例為68.4%,與服務業產值不同)而中國大陸佔比例為44.6% (註:《掌握5W1H 台灣服務業邁向國際化》,許英傑,國際商情雙周刊362期),也是否代表兩岸民主化的差距,仍有接近25-30%的落差。

   25-30%的落差,可能就是兩岸未來的民主化競爭指標。如果台灣的民主選舉精神以及民主化精神,也就是服務精神,不管是服務人民、服務選民,或是服務全球人類的思想,能夠藉著服務業的興起發展,那麼中國大陸的民主化也可以依照服務業所佔比重來評估預測其發展的趨勢。

 

arrow
arrow

    中華多元文化復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